山东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取得新实效
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5G工厂名录》,山东省有32个项目入围。截至目前,山东共有近百个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规模居全国前列。
今年以来,山东信息通信业按照工信部《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部署,大力实施“三新”工程,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升级“齐鲁智造”行动,筑牢“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数智底座,助力重点行业领域打造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取得新实效。
截至目前,全行业在制造、化工、轻工、港口等领域打造5G工厂项目超800个,助力建成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2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414家,其中,卓越级智能工厂规模居全国第2位;配合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9.4%,居全国第2位。
强化政策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山东省通信管理局持续深化跨领域、跨部门合作,联合省工信厅在全国率先将5G-A和5G轻量化(RedCap)建设纳入省级专项奖补政策并落地,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支持政策已落地4批次。截至目前,基础电信企业累计获得省市两级政策支持资金超2亿元,“5G+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强化网络供给,筑牢发展底座。高质量推动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加速构建“济青双核心,通联海内外”的骨干网络布局。推动5G和千兆光网普及提质,深入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工业园区、数字园区、港口、商务楼宇等重点场所深度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26.6万个。加快“双万兆”网络试点部署,实施5G-A创新发展行动,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截至目前,已建成5G-A基站1.5万个、5G RedCap基站8万个,重点行业领域实现规模覆盖;加快推进万兆光网试点部署,联合省工信厅开展“万兆+AI”园区试点,建成50G PON端口592个,万兆光网已覆盖近40个园区或工厂。规模推广5G虚拟专网,专网数量突破5200个,今年新增800余个,居全国第3位。
强化融合创新,提升赋能质效。按照《山东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部署,全行业坚持“点链面”结合发力,深度助力新型工业化。“以点聚能”强化示范带动,形成青岛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方案,推广融合应用;召开“5G扬帆 鲁领万兆”双万兆创新发展推进会,发布12个5G-A典型应用场景。“以链贯通”增强综合竞争力,开展“贯通齐链 赋能鲁造”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38个,接入企业突破5万家,累计标识解析量居全国首位。“以面布势”带动整体跃升,联合15部门开展5G规模化应用“扬帆齐鲁”行动,新打造“5G+工业互联网”项目600个,累计超过2000个。推动算力赋能工业“智”造提质,充分发挥中国移动齐鲁创新院等平台示范带动作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发,各企业在工业领域培育行业大模型和典型应用案例均超过10个。
在本次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项目中,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聚焦设备、质量、安全三大核心,联合山东联通建设5G专网,赋能生产管理系统升级,实现工厂全要素、全流程闭环管理;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联合山东移动建设“双千兆”虚拟专网,打造5G+AI激光焊接、5G+AMR无人运输、5G+AI智能切割等场景,助力提升内河船舶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水平;山东英科医疗制品有限公司依托山东电信5G网络,结合工厂生产执行系统、仓储物流系统等,赋能生产智能调度与质量精准管控;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广电推进传统家电制造业与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赋能工业数采、智慧仓储、AGV智能物流等应用场景落地,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70%、数字化管理成本降低30%。
下一步,山东通信业将全力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部省相关要求,持续巩固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助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协同相关行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为推进山东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劲动能。